新疆人口中的西域“圣果”就是疆外人俗称的“榛子”。采摘的带苞榛子,堆积发酵1~2天,用棒敲击脱壳,除杂,干燥即为商品榛果。
榛子属桦木科(Betulaceae)榛属(CorylusL.)植物。我国榛属植物有8个种两个变种。其中平榛野生资源分布广,量大。
我国北方有丰富的野生榛,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50年代东北地区约有榛林166.7万亩,年产榛子2500万公斤以上,畅销国内外,但由于缺乏管理及野生榛坚果小,品质差,不适应市场需求,发展缓慢。
国外,西亚,欧洲地中海沿岸,北美等国家栽培欧榛已有700多年历史,有许多优良品种,为国际贸易市场四大坚果之一。
榛子是一种用途广,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。榛子果仁据分析含脂肪51.4%~66.4%,蛋白质17.32%~25.92%,碳水化合物6.6%,水分2.8%~5.8%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。榛油中溶解有维生素C,VE,VB等。榛仁可生食,炒食,不仅风味好,且热量高。在食品工业中榛仁是巧克力,糖果,糕点等加工食品的优质原料。榛仁也是榨取食用油及多种工业用油的原料,含油量54%左右,是大豆的2~3倍。榛仁还可入药。油粕可作饲料或肥料,果壳是制活性炭的原料。树皮及果苞含单宁(8.5%~14.5%)可制鞣皮物质和烤胶,榛叶可养蚕。木材可用制手杖,伞柄等。
榛子贮藏要求低温,低氧,干燥,避光,适宜气温15℃以下,相对湿度60%以下,暗光,否则脂肪转化而产生“哈喇味”不能食用。